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谁来为农村公共工程“质保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sdqdlxhtd_dn0jj10wykc
    2020-01-10 09:27:55    来源:农村大众报   转载

    点击浏览下一张

     

      当前山东旱情严重,据省水利厅发布的消息,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603万亩。因为干旱,有的地方玉米都没有种上。天旱就要浇水,但有些地方的农民却只能望“井”兴叹:村里新打的机井倒不少,但有的没用几次就坏了。
      这些机井,许多是政府以项目建设的方式出资打的,它让十年九旱的地变成有保障的水浇田。但是,在一些地方,这项民心工程却让农民很闹心:有的机井管道沙眼密布,无法抽水;有的施工粗放,管道对接处淤出的泥沙将水泵掩埋;有的机井打得深度不足,无水可用……
      其实,存在问题的不只是机井。在农村,随着中央对“三农”问题的越发重视,各级政府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,特别是用在乡村公路、水利、饮水、学校、医院、新型农村社区等方面,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只是在有的地方,这些农村公共工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:刚修好的水泥路,就出现了塌陷;整理好的土地,水电不配套,水土流失依旧存在;自来水通到了村民家里,埋下的水管却让村民担心其质量……
      一项项投入大量资金的民心工程,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?笔者梳理以往案例后发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。
      乡村公共工程建设,农民既没有知情权,也没有参与权。乡村公共工程多由政府财政出资,从立项、设计、施工,到监理、验收,一个个环节均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运行,农民只有工程完工转交使用后,才可能发现有的民心工程实际上是样子货。
      政府或村级组织选择施工、监理方时把关不严。不少乡村公共工程施工工艺简单,有的施工单位随便找几个人来施工,工程质量难以保证。同时,为能承包到工程,有的施工老板不惜花高价进行利益输送,极大地增加了前期成本,导致后期投入到工程实体的资金大幅减少。一些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,客观上助长了质量问题的发生。还有一些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甚至与施工单位发生不正当往来,不把工程质量当回事。
      经济处罚措施不够完善。目前,政府对乡村公共工程的管理多侧重于从财务方面规范资金使用,而对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质量监管考虑较少,使不少施工单位、监理单位缺乏经济责任意识。没有经济处罚的压力,施工方对工程只求过得去,不求过得硬。
      事实证明,乡村公共工程还需要更有力的工程监督制度来保障。相关部门需增强质量意识和技术手段,推动监督制度有序运转,同时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,让乡村公共工程真正成为“民心工程”“德政工程”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